红线划定要下足绣花功夫一条生态保护红线,要能够管控所有重要生态空间,充分体现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要求。
虽然正值春节假期,但蓟州区八仙山风景区护林员朱金宝依然坚守岗位,在监测平台上一丝不苟地监测着周边森林,严防火灾的发生,北京平谷、河北遵化等地的大片森林也在他的监测视野之内。2017年,京津保平原生态过渡带完成造林绿化81万亩,保廊沧与京津绿屏相连、绿廊相通一体化生态格局逐渐形成。
依托冬奥会绿化工程,张家口市以建设首都水源涵养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支撑区为重点,创新机制,造管同步,2017年完成造林222万亩。京津冀三地先后建立了京津冀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和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机动车排放控制协作机制,共同打击区域内环境违法行为,形成相互支持、共同配合的环境监察执法局面。第一张图:黑土洼湿地──本世纪初,环绕京城的上百条沟渠涧溪植被稀疏、生态退化。上述这些造林,已经跟京冀林带相连,构筑起一条坚实的绿色生态屏障。天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站长郭云峰介绍,为更好地保护三地农田土壤生态环境,2015年,京津冀三地土肥站建立了创新联盟,在节约用水,减少农田土壤污染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北京市农田化肥使用量已经减少了30%。
第二张图:五湖一线──时间来到2009年,为了重新打通首都生态文明的经络,永定河北京城市段综合治理提上议事日程。自从煤改电后,家家户户都温暖过冬,村子上空再也没有烟尘排放了,天更蓝了为确保大气环境质量,天津市大力实施煤改电煤改气供暖改造工程,与北京市、河北省两地周边地区共建无煤区,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果。《方案》提出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活垃圾分类模式,在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城市,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
日前,浙江省率先在57家省直机关单位3100余间办公室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通过统一发放分类垃圾桶,规范构建常态化垃圾分类意识。浙江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处处长张少云表示,要加强公众垃圾分类意识,机关干部首先要带好头。对于这些单位,工作小组将通过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奖惩结合的方式推进工作的落实。多年推行垃圾分类以来,浙江省对于智能化垃圾分类的创新模式不断探索。
此次,省直机关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工作,将进一步深入解决垃圾分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出更为有效的垃圾分类模式,推进垃圾分类的推广和应用。目前省府大院内办公室分类垃圾桶已实现全覆盖。
为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总量零增长和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全覆盖,2018年,浙江还把垃圾分类列入十方面民生实事之中。在这场如火如荼的绿色革命中,机关干部将为全省做出表率。2017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浙江省的垃圾分类工作起步较早。
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重在建立常态化管理和长效化机制。以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置系统为指导,浙江省生活垃圾分类将向高质量、精细化阶段稳步迈进。分类垃圾桶分为红、蓝、灰三色,根据垃圾投放量的多少,三色垃圾桶的大小应需而定,既节约了空间,也方便倾倒。据悉,浙江省行政中心还专门成立了垃圾分类工作小组,与各单位签订垃圾分类责任书。
为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落实,浙江省日前率先在57家省直机关单位3100余间办公室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统领,浙江稳扎稳打,有序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绿色革命。
据新蓝网报道,经过几年的工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覆盖率超过55%,农村已达到40%左右。为破解垃圾围城的困境,提升城市气质和居民生活品质,浙江省自2003年拉开垃圾分类的序幕。
在十九大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处置的号召下,在《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引领下,2018年,浙江城镇垃圾分类制度体系再次表现出自我完善、自我更新的旺盛生命力。此次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革命中,浙江省启用了智能化垃圾桶,帮助垃圾分类源头追溯,强化人们垃圾分类的意识建立以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政务服务评价制度。大力推进生态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创,2018年底前,创建4个省级生态建设示范县(市、区),400个省级生态村镇。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以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为重点,推动严格执行党的廉洁、群众、工作、生活纪律,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13.实施饮用水水源地整治行动。
强化进口废物监管,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落实环保信用评价制度。
严格实行建设项目新增主要污染物等量或减量置换。加快推进石化、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切实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量。
推进省环境监控中心信息化项目建设。加快钢铁、有色、建材等行业无组织排放治理。
全面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建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推进环境损害赔偿鉴定纳入司法管理体系。完成所有国家考核断面的水站建设与联网任务。强化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监管,加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状况评估,推进规范化建设。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状况详查。
开展污染源基本单位名录清查、入户调查、数据录入和审核。实施例行新闻发布制度。
健全完善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加强湖北政务服务网应用,完善网上行政审批。
(七)提高环保队伍履职能力和水平22.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系统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地方环境保护标准体系。
以通顺河、天门河、四湖总干渠等跨区域污染比较严重的河流为重点,积极推进跨界河流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双边协调机制与应急处理能力建设。摸清全省各类污染源基本信息。深度应用阳光信访信息系统。加快推进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全面采集掌握环境基础数据,完善环境科技基本能力支撑体系,搭建环保先进技术推广应用平台。
制定大气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细化年度工作目标、路线图和重点任务。深化危险废物监管物联网系统应用。
加快高污染燃料禁燃区优化调整,地级城市2018年底前完成。以两微一网(微信、微博、官网)为主阵地,建设全省环保新媒体矩阵,加强环保舆情引导和环境违法行为舆论监督。
积极引导环保社会组织,推动环保公众参与。落实环境应急预案备案制度。